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》提出,2025年底前,
精拉光亮管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,全国力争80%以上产能完成改造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,据初步测算,到2025年,《意见》任务全面完成后,将带动钢铁行业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颗粒物排放量分别削减61%、59%和81%。钢铁行业仍有较大减排空间,钢铁行业需加快推进污染治理步伐,为自身进一步发展赢得空间。
贺克斌介绍,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,2018年粗钢产量9.28亿吨,
聊城冷拉钢管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51.3%。随着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强,特别是燃煤电厂实施超低排放以来,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,2017年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电力行业,成为工业部门最大的污染物排放来源。
除排放量大以外,我国钢铁产业布局集中也是影响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。我国钢铁产能布局主要集中于大气污染相对严重的地区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长三角地区、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钢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5%,其平均PM2.5浓度也比全国平均浓度高38%左右。
贺克斌说,钢铁企业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有显著影响。我国钢铁产能排名前20位的城市(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51%)无一空气质量达标,
冷拉管平均PM2.5浓度比全国平均浓度高28%。